
周日早上,在韶山路旁的農貿市場,見一老者面前的竹籃里,擺放一些新鮮的野生蘑菇。
啊,野磨菇!邂逅“舊相識”,我驚喜不已,記憶的閘門瞬間打開。
老家稱采蘑菇為撿菌子。那年,暮春時節,尚未到入學年齡的我,隨奶奶一道去鄉下伯父家小住。周日的午后,雨住天晴,我踏著歡快的腳步,跟堂哥一道去石門嶺上撿菌子。才上小學五年級的堂哥身體結實,頗有氣力。他能挑80多斤的擔子走幾公里路。堂哥不但身體棒,功課也挺好。此外,他還有些特長:能叫出許多奇花異草的名字,會識別野生蘑菇的品性。
暮春的雨后,石門嶺上綠肥紅瘦,甜潤的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芬芳。樹上鮮綠的葉片在陽光下閃著光兒,展現勃勃生機,嫩嫩的春筍亭亭玉立,山徑旁不知名的小草上閃動著晶瑩剔透的水珠,偶爾幾朵鮮艷的花兒閃現,讓人賞心悅目。
我們緩步慢行,細心觀察。在一片油茶樹下,我們發現一叢菌子:它們體態各異,有的細長挺拔,亭亭玉立,有的碩大肥厚,像酥軟的面包。我們喜不自禁,連忙彎下身子,將姆指、食指和中指并攏,夾住這些芬芬撲鼻的菌子,把沾著泥土的根部那段掐掉,然后將它輕輕地放到隨身攜帶的竹籃里。興奮之余,我們繼續在荊棘叢生的山上徐步前行,眼睛不停地朝周遭搜索。
行走間,我們忽然眼前一亮,一窩鳥蛋呈現在眼前。苦楮樹旁的草叢中有個別致的鳥窩,那些暗褐色的鳥蛋,靜靜地躺在鳥窩里。
“啊!野雞蛋”。堂哥驚喜地叫了起來。我疾步上前,彎下身子,小心翼翼地將一顆顆野雞蛋拾起來,放到竹籃里,數了數,總共12枚。撿菌子竟拾到野雞蛋,我們喜出望外,急急忙忙跑回了家。
那天傍晚,伯母特地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,讓我們大飽口福。那碗鮮美的野雞蛋菌子湯,讓我至今回味無窮。
責編:周媛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